三亚吉阳区用制度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三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动能、增添亮色

2023-04-14 10:03

来源:南海网 作者:生

  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成就巡礼

  三亚吉阳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勇立潮头谱新篇

  春风催人进,三亚市吉阳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有一幅幅欣欣向荣的画卷:夜幕降临,中央商务区月川片区灯火璀璨,多家5A级写字楼和商业中心在此云集,描绘出三亚高质量发展“昂扬曲线”; 广袤乡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沃野如画生机盎然,农业农村经济亮点纷呈;项目现场,施工建设按下“快进键”,奏响“春天奋进曲”……

  这里有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吉阳区优化产业提档升级,现代化经济体系日益完善;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吉阳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吉阳区打造成为充满活力魅力现代化热带滨海城市核心区、充分开放包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示范区,建设成为乐居、乐业、乐游的“美好新吉阳”。

三亚市吉阳区东岸湿地公园。

  做实“硬支撑” 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一个个项目,如同一粒粒种子,迎着春风拔节生长,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期待,掀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塔吊林立、长臂挥舞,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时下,春风拂面,万物勃发,行走在吉阳区多个重大项目现场,项目建设奋力追赶、热战正酣的场景映入眼帘。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11个重点园区之一,三亚中央商务区建设肩负着促进三亚城市形象更新和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使命。中央商务区涵盖凤凰海岸、东岸、月川及海罗4个单元,其中东岸、月川及海罗单元就在吉阳辖区范围内。近年来,吉阳区积极落实属地政府责任,为促进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和服务,深度融入中央商务区发展格局,不断强化与中央商务区管理局在商务金融、招商引资、聚财引智、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协同联动,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位于三亚中央商务区东岸单元的中交海南总部基地项目,施工进入全力冲刺阶段,整体项目预计今年6月底竣工,9月底验收。

  在三亚大悦城综合体项目施工现场,各种机械轰鸣演奏出激扬的乐章,预计今年底T1塔楼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购物中心项目达到验收和交付标准。

  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吉阳区大力推动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2022年,吉阳区累计接待游客56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7.3亿元,分别恢复至2020年的85.5%、96.7%;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在册企业577家,全年产值18.6亿元,带动就业5170人。

  用制度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吉阳区迈出坚定的步伐。

  2022年,吉阳区委、区政府严格落实三亚市“制度执行年”行动要求,坚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重点在营商环境优化、自贸港人才培养、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上聚焦用力,初步形成了用制度激励、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机制。“制度执行年”行动开展以来,吉阳区已推动18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民生等攻坚清单问题落实。其中,该区将实施打通“断头路”列入攻坚清单,主动作为、用心用情、攻坚克难,先后完成亚龙湾第二通道(二期)、安游路、学院路、高原河路、“君和君泰”周边道路等10个项目的征拆工作,完成率100%。

  接下来,吉阳区将充分发挥三亚中央商务区辐射带动作用,当好“吉小白”“吉大白”,多手段、多渠道引进全球领军企业和国际机构组织总部企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布局落地,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为三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足动能、增添亮色。

  提升“软实力” 打造营商环境“金饭碗”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营商环境。近年来,吉阳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制度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高效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广大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坚定不移向一流营商环境迈进,让市场主体迸发出新活力、新气象。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笑不笑是最直观的标尺。

  3月2日,吉阳区召开的“以商招商”政企恳谈会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区里的诚意,准备在吉阳追加投资”“企业对自贸港政策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时,吉阳区有关政府部门主动答疑解惑,送政策和服务上门,让企业及时享受政策红利”……会上,各商协会、企业代表40余人踊跃发言,在吉阳深耕发展多年的企业以切身感受宣传吉阳、推介吉阳,吸引更多优质项目、企业落地。

  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吉阳区海罗片区。去年,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却因为交通问题导致施工困难,项目方随即将问题反映给了吉阳区政府。

  “了解情况后,吉阳区政府派专人协调跟踪,用了一天时间就为我们解决了难题。”三亚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基地项目总经理蒋林林说,“政府用实际行动关心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在此投资发展,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金杯银杯,都不如企业家的口碑。一个个正向反馈,足见吉阳区营商环境成色。“营商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措施’来保障。”吉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吉阳区精准施策,用一个个硬核举措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过去一年,吉阳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上不断发力——

  吉阳区编制《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任务行动计划》,成立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实施营商环境改革领跑工程,增设首席服务专员,开展开门问计、政企恳谈会等活动,出台问题联动处理制度,健全群企办事回访机制,营商环境问题涉及吉阳区事项办结率100%。

  同时,吉阳区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行“信易批”服务机制。梳理“零跑动”事项306项,可办率77%,率先达到省级标准。打通“足不出户、网上办结、结果邮寄”办理渠道,配齐帮办代办队伍,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超90%。

  越来越有温度的政务服务、越来越有速度的审批过程,与越来越有力度的政策保障,推动着吉阳区营商环境“优上加优”,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强磁场”,吸引企业投资。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3月15日,由海南省投资促进局指导、三亚市吉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投资吉阳 机遇共享”三亚市吉阳区2023年招商引资推介会在上海举行,5家企业现场与吉阳区人民政府签约,合同引资额达到53.1亿元,涉及物流、新能源、城市开发等多个领域。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吉阳区将继续完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机制,搭建务实高效政企沟通平台,组建招商队伍,当好“优质店小二”,主动靠前服务,实行全员招商,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软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

  共谱协奏曲 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花海烂漫,青山妩媚。4月,走进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游人如织、热气腾腾,每个人的眼里映着明亮的春天。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博后村的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提出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十年来,吉阳区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博后村的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村里已经开了58家民宿,共有1800多间客房;2022年,博后村人均年收入达2.95万元,乡村旅游及其衍生经济已成为博后村的“当家产业”。

  23岁的返乡大学生黎雪晶毕业后,毫不犹豫选择回博后村发展。她说,“这份条件与在都市写字楼相差不大的工作让我找到了‘归属感’。”

  仅在博后村考察3次,来自内蒙古的冯彦辉就选择在村里创业开民宿。在他看来,博后村发展前景广阔,“这里有我的‘诗和远方’。”

  博后村十年的可喜变化,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经典论述最生动的注解,是吉阳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在吉阳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在乡村“生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大茅村以“企业带动、土地入股、村民参与”方式,开发乡村健身休闲农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并发动农民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传统农民也变身技术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红花村,有了红花共享农庄的“链接”,带动形成了“体验农场+特色餐饮+乡村旅游”等产业链条,农户、“庄主”享受到了发展红利,红花村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

  吉阳区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优化产业提档升级,2022年吉阳区有16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150万元,其中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此外,为落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任务,吉阳区于2022年5月成立了“海南(三亚)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吉阳分中心”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站”,并率先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线上平台,完成农村产权交易5单,涉及金额1247万元。

  今年,吉阳区将全力建设大茅智慧生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积极打造美丽乡村样板间和智慧乡村先行区。同时,将实施14个兴村项目,成立博后旅游平台公司,在罗蓬村打造白兰全产业链,加快建设罗蓬等2个农产品仓储冷链项目等,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一条条洁净宽敞的村道蜿蜒向前、一栋栋特色民宿错落有致、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在吉阳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力优民生 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吉阳区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兜住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这份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青山环抱,碧绿的大茅河穿村而过,百鸟飞翔,沿河两岸风光秀美、草木茂盛,沿途皆景。“经过改造,生活污水不再随意排放,干净卫生多了。”看着自家绿意盎然的菜园子,大茅村村民李清联竖起大拇指。

  坚决打赢“六水共治”攻坚战,吉阳区全面排查入河(海)污染源,巩固黑臭水体整治,加大饮用水源地监管力度,大力做好大茅河、亚龙溪等内河(湖)整治,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份答卷,展现在百姓满意的笑容上。

  早上9时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室学习书法,下午3时到棋牌室、阅读室,或跟着助老员跳跳健身操……72岁的苏庆妹是三亚市吉阳区六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常客”,她把一天的生活规划得满满当当,“常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转转,心态变得更加年轻。”

  自202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六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俨然成了该社区和附近村庄老人们的幸福驿站。去年,吉阳区建成14个日间照料中心和5个社工站,完成区级敬老院升级改造,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这份答卷,还体现在一项项具体谋划中。

  今年,吉阳区确保实现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

  吉阳区将启动三亚市迎宾路中段学校(三亚市迎宾路小学、三亚市第九中学)、望岭学校(万科教育地块)等项目;新建改造安罗等5所幼儿园,做好海罗小学等5所中小学改扩建;建设1所特殊教育学校,完善特殊教育功能。

  谋划建设区属二级综合医院,深化与三亚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以福海苑卫生院、海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基本实现“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目标。

  一个个暖心的民生故事,一张张拉长的“民生清单”,让吉阳区人民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首过往,令人振奋;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吉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吉阳区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三亚“当好转型发展的示范,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和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亚篇章”贡献吉阳力量。

  原标题:三亚吉阳区:凝心聚力谋发展 勇立潮头谱新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