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中国人对香的喜好似乎也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案前挥墨、静坐读书抑或布席啜茶,总少不了香事助兴。
古人说香,常云“沉檀龙麝”,这排在首位的,便是沉香。
沉香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早在宋代,从海南黎峒贩卖到中原地区的沉香价格便已被哄抬至“与白金等”“一片万钱”,可见海南沉香之品质。
千百年的累积,千百年的盛名,将被誉为“琼脂天香”的海南沉香一次次推向顶峰,由此也造就了无数绮丽动人的香事。
海南沉水马蹄香。
千年缭绕一缕香
熏香之俗,源于祭祀之礼。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寻觅芳香植物,燔木升烟,以告祭天地,此谓“燎祭”。
秦汉以前,人们所用之香多为高良姜、辛夷、茅根等草本类本土香料,除了用于祀神,也用于佩戴、煮汤、熬膏、制酒。到了汉唐时期,陆、海丝绸之路相继开通,乳香、龙脑、沉香、苏合等来自西域或东南亚各国的树脂类、油脂类香料始入中原,中国人的嗅觉、味觉体验由此变得更加丰富。
相较于草本类本土香料,树脂类香料的香气更为浓郁持久。而在诸多树脂香中,沉香最受推崇。
“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以陈踊跃之心……青木香、沈水香’。”西汉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记载了赵合德为贺姐姐赵飞燕封后而寄去的礼品清单,三十五种贺礼中,“沈(沉)水香”赫然在列。
能作为皇族贵戚之礼,可见当时沉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已然不一般。此后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沉香更是在道学、佛学、玄学等各种思想流派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推动下一路声名鹊起,同一缕香也被品出了不同的韵味——
佛教将沉香视为重要供养,道家认为沉香可以辅助修道,医药典籍将沉香列为上等药材,文人则将它引入诗文,留下诸如“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等名句。
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沉香究竟有何能耐?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厘清一个概念:何谓沉香?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沉香油。
“顾名思义,这是一种能沉入水中的香。”海口市沉香协会会长魏希望说,不同于其他香类,沉香并不是某种树的名字,而是瑞香科沉香属树木受自然电击、刀斧砍劈、虫蚁蚀漏或真菌感染后,创伤部位为修复自身而形成的一种含有木质成分和油脂成分的混合物。
沉香属树木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其中我国的两广地区、云贵地区及海南岛主产土沉香(又名莞香树、白木香),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地主要分布蜜香树,印尼、文莱、马来西亚一带主要分布鹰木树。
沉香不仅有产地、树种之分,同一株树不同情况下所产之香,其香品名称和品质也有相当大的区别。
“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次有置水中不沉与水面平者,名栈香。”东汉杨孚所著《交州异物志》对沉香属树木所结之香进行了初步分类,认为只有“置水中则沉”者才配叫“沉香”。这与三国时期吴人万震在《南州异物志》中的叙述大抵相同,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便已懂得分辨不同种类沉香的优劣。
至北宋,丁谓所著《天香传》第一次对沉香作出系统论述,提出“四名十二状”的概念。四名即生结、熟结、沉水香、栈香,十二状包括蚁漏、虫漏、倒架、青桂、黄熟香、树心格、顶盖、包头、小斗笠、鸡骨香、马蹄香、吊口。
“其中树心格就是在树心位置结出的沉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奇楠香,是最好的一种香品。”魏希望说,无论沉香也好,栈香也罢,结香的过程通常都要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恰如蚌病成珠,更似凤凰涅槃。
也正因如此,沉香自古以来就与名贵、奇缺联系在一起,自然身价不凡。
海南沉水包头。
一片万钱海南沉
唐《新修本草》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天竺诸国。可见,在一部分古人看来,沉香属舶来品。再翻阅三国时期《南州异物志》、晋代《南方草木状》、南朝《南越志》及唐代《岭表录异》等古籍,谈及沉香时也只提到南州、交趾、广管罗州等产地,不见海南之踪影。
至宋初,“琼州出煎沉、黄熟等香”“儋州昌化郡……煎沉香出深峒”等记载出现在《太平寰宇记》中,海南沉香这才算掀开了头纱。
甫一出场,这一来自边徼荒凉之地的香物便艳压群芳。海南沉香的价值真正被发现,必须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当过北宋宰相的丁谓。
丁谓早年曾担任转运使监造贡茶,以香入茶的经验让他对香颇有研究。后来,他久在宫中做事,多次目睹各国香药朝贡,对香的见识自属顶级。就是这么一个闻香无数的“高级别专家”,都忍不住赞海南沉香为“天香”,并在被贬崖州期间写下《天香传》,直言“雷、化、高、窦亦中国出香之地,比海南者,优劣不侔甚矣”。其中,“侔”的意思是“相等、齐等”,“不侔甚矣”就是无法相提并论。
几十年后,谪居海南的苏轼同样深知沉香之妙,在其弟苏辙生辰时,不仅送过一块状如假山的沉香作为贺礼,还以灿若披锦的文笔写下名篇《沉香山子赋》,盛赞海南沉香“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
对海南沉香极尽赞美之辞的不止上述两人。从宋元至明清再到民国,正史、文人笔记、诗词歌赋中有关海南沉香的称扬之语俯拾即是,比如北宋《本草衍义》云“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南宋《桂海虞衡志》云“惟海南沉香最胜”。
屯昌海香园沉香种植基地的白木香树。
正因为海南沉香的独特性和高品质,为区别海南沉香和其他产地的沉香,人们又将海南沉香称为“崖香”或“琼脂”。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蔡京之子蔡絛的佳句,将海南沉香的美誉度推到极致:“占城(今越南)不若真腊(今柬埔寨),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
从籍籍无名到一片万钱,海南沉香“身价”连番上涨,从贸易与入贡情况亦可窥一二。丁谓言“黎人皆力耕治业,不以采香专利……然取之有时,售之有主”,可见宋初海南黎族聚居区百姓仅将采集沉香作为副业,销售时间、对象相对固定;到了宋代中期“省民以牛博之于黎,一牛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沉水十不一二”,说明采香已成为黎族人常态化的经济活动。
黎族人所采之香,除部分被商贾收购之外,更多还是作为“土贡”被朝廷收走。明万历《儋州志·土贡》载:“(唐)贡金、糖、香。”清康熙《乐会县志·土贡》载:“(清贡)鱼线胶、茶芽、沉香。”清光绪《临高县志·赋役类·土贡》载:“嘉靖……末年复派香品料,隆庆初停。”在海南各类方志中,入贡沉香的记载多处可见。
清乾隆年间,甚至有地方官员、乡绅铤而走险,冒充官府采办贡品,只为掠取沉香珍品,以致于时任琼州知府萧应植不得不在昌江石碌镇水头村立下禁示碑,要求不得“擅入黎,勒取贡香料等物”,违者重咎。
商贾纷至沓来加之朝廷横征暴敛,使海南沉香遭到过度采集。采得多了,珍品自然越来越少。如此一来,海南沉香的“身价”便愈发金贵了。
产自海南尖峰岭的绿奇楠。
沉香古今妙用
沉香妙用颇多,最本质也是最抽象的用途,可用一个“香”字概括。
“香气清婉”“气清而长”“气皆清淑”“气尤清婉似莲花”“芳馨之气,特久益佳”“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从《桂海虞衡志》《天香传》《沉香山子赋》等各种文献中不难看出,海南沉香之香自古便以“清婉”“优雅”著称,这种清香幽深而清凉,甜香中夹杂着花香,受到宋代文人的追捧。
也正是从那时起,焚香与点茶、插花、挂画一道,成为文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点缀,甚至有人发出了“无香何以为聚”的感叹。
人们由香制器、由器入道,炮制出一系列关于香的物什,如香筒、卧炉、手炉等;制香工艺也随之进步,香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如以竹木为芯的棒香、呈螺旋状的盘香、悬垂如塔的塔香等。
将沉香玩出了花样的宋人,甚至以此入茶饮之。彼时,沉香熟水是宴席上最受欢迎的饭后饮品之一。成书于南宋的《事林广记》记有具体的烹制方法:“用净瓦一片,竈中烧微红,安平地上。焙香一小片,以瓶盖定。约香气尽,速倾滚汤入瓶中,密封盖。”之所以如此花费心思折腾,一是因为沉香的确是辗转于鼻腔与味蕾之间的芳华之物,二是古人认为沉香有“保和卫气”“走散滞气” 的养生功效。
关于沉香的养生和药用价值,较早见于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该书云:“沉香、熏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之后的《本草备要》《本草纲目》等典籍,也记载了沉香的药效。
时至今日,大量现代研究印证了沉香有药用价值。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戴好富博士等早在10年前就通过研究发现,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两类化合物会在沉香中同时出现,这是鉴定沉香的决定性依据。目前,海南已有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发了含沉香的具有健胃、抗抑郁、助睡眠等功效的保健品或药物。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沉香木雕观音。
当然,无论是敬神、礼佛、品闻还是入药,过去的千百年间,因其稀缺性,沉香并未真正走近普通民众。直到近些年,随着人工栽培和人工结香技术的成熟,沉香这才“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沉香精油、沉香面膜、沉香眼罩、沉香香水、沉香摆件、沉香手串、沉香茶……如今在海南,沉香加工产业链已然串联起熏香品、工艺收藏品、食品药品、日化用品等4类200多种沉香产品。
目前,我省乐东、昌江、儋州、屯昌、琼海等地均有人工栽培的白木香树,截至2021年底,全省白木香树人工种植总面积达13.4万亩,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沉香一、二、三产业联动弱,潜力有待挖掘。目前,我省科研单位及企业正围绕选育沉香新品种、制定市场规范和产品标准、研发新产品等展开攻关,同时探索推动沉香产业发展与文旅开发、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下游。
2018年,海南省科技厅印发《海南沉香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沉香种植规模达20万亩,年人工结香面积5000亩。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沉香被列为“六棵树”之一,这意味着这一“冠绝天下”的香物,已再次站上风口。